今天上(shang)海拜(bai)石要給(gei)大家(jia)介紹一種很撩(liao)人(ren)的個性鋪裝(zhuang)——夜光鋪裝(zhuang)。夜晚不再是黑,而是另一種浪漫的開(kai)始.......
梵高—羅(luo)斯加德(de)自(zi)行車道
在荷蘭的Nuenen省——也就是(shi)梵谷(gu)的故鄉,有(you)一條世界(jie)上個靠太(tai)陽(yang)能(neng)發電的自行車道,長(chang)達一公里的自行車道上布滿(man)了(le)超過5萬顆涂(tu)滿(man)特(te)殊(shu)漆料的石頭,白天吸收太(tai)陽(yang)光能(neng),晚(wan)上綻放美麗星光,簡直是(shi)名符(fu)其實的“星光大(da)道”。

▲梵高-羅斯(si)加德自(zi)行(xing)車(che)道
“梵高-羅斯加德自行車(che)道”由上千枚(mei)發光的(de)石頭組成,構思(si)源于(yu)梵高的(de)作(zuo)品(pin)《星夜(ye)》。這條車(che)道在白天充(chong)電(dian),夜(ye)里便繁星閃爍。位于(yu)荷(he)蘭紐南,一個創新發明(ming)與(yu)文(wen)化遺(yi)產相互交織的(de)城(cheng)市,也正是(shi)梵高在1883年(nian)1885年(nian)所居住的(de)地(di)方。
這是世界上條夜光自(zi)行(xing)車道,貫穿了荷蘭北布(bu)拉班(ban)特(te)省,而藝術家(jia)文森特(te)-梵高就出生并成(cheng)長于(yu)此(ci)。
該車道同(tong)時有LED照明設置,以備發光石在陰天無法吸收足夠的太陽光能時,晚上增加車道的能見度之用。夜晚騎車悠游在梵高自行車道時,無論天上或地上都有星光相伴,實在是浪漫到骨子里啦!
路長(chang)1公里的馬路由設計師丹-羅斯格德設計,作為荷蘭革新派設計師,丹-羅斯格德久負盛名,隨親密度上升而變透明的衣服、沙丘交互式景觀、觸摸開花的蓮花墻,還有近期的夜光高速公路,這些新銳的作品讓人印象深刻。
和智能(neng)高速(su)公路一(yi)樣,這條(tiao)星空小道(dao)使用了(le)一(yi)種(zhong)發(fa)光材料,白天(tian)充電,晚上發(fa)光。
這些發光材料看起來(lai)有點像鵝軟石(shi),正是(shi)通過50000個發光的“石頭(tou)”,一(yi)條旋(xuan)轉的星空(kong)在地面延(yan)伸而去(qu)。
這條發光的(de)自(zi)行車道已經(jing)引起(qi)了其他國家(jia)注意,在日本,丹-羅斯格德已表示他將把這種技術運用到禪宗花園的道路設計上。
丹(dan)-羅斯格德也致力于改進涂料技術,使涂料更亮,顏色選擇更多,幫助減少城市光污染。
丹(dan)-羅斯(si)格德(de)還(huan)有(you)更大的目(mu)標(biao),就是(shi)讓這些涂(tu)料(liao)變得盡(jin)可能(neng)動(dong)態、智能(neng),他舉例(li)稱(cheng),周一(yi)的時候這是(shi)一(yi)條(tiao)自行車道,其(qi)他時候,通過涂(tu)料(liao)變換,這又(you)可以是(shi)一(yi)個公共(gong)活動(dong)空間。
即使是靜(jing)態的(de),騎行(xing)在(zai)發光的(de)道路上(shang)也非常神奇(qi),像(xiang)身(shen)在(zai)童話世界,又(you)像(xiang)飛行(xing)在(zai)璀璨夜空。
熒(ying)光石鋪(pu)裝
熒(ying)光(guang)石,在日本稱為蓄光(guang)(guang)石,也可以稱之(zhi)為夜光(guang)(guang)石。其實是一種“蓄光發光的陶瓷”,是一種人工陶瓷制的混凝土主材料。可以把吸收的紫外線,以發光形式發散出來,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鋪裝材料。
伊藤忠(zhong)CERATECH株式會社的此項陶瓷的提煉技術已獲得專利。如今此項專利在性、可實施性等方面都趨于成熟,所以在建筑、景觀等很多領域都能見到這“熒光石”。

▲池袋(dai)Sunshine City的流星散步道(東京(jing)都豐(feng)島(dao)區)
可替代路燈的熒光噴霧
英國公司Pro-Teq開發出了一種名為「STARPATH」的照明噴霧。這種創新的產品具有防滑和防水性能,能夠在白天吸收紫外線和儲存,然后留待夜晚到來時散發出淺淺的熒光,使得小路看起來就像灑滿星光的小河,取代電力路燈為夜間的行人提供照明。
目前已經在劍橋Christ's Pieces公園內的一條小徑應用,從開始到結束,整個噴霧過程用了不到4個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