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壓模地坪,顧名思義,就是在混凝土表面初凝前撒上一層上色及強化作用的干撒化學建材,再通過事先制作好的圖案模型,利用外力在混凝土表面創造出各種藝術效果。那么在混凝土壓模地坪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1、工程做完一年后,感覺顏色褪色了,為什么?
沒有(you)按照正確方法施(shi)工,施(shi)工時保護(hu)、養護(hu)做得(de)不(bu)及(ji)(ji)時或不(bu)到位。無色保護(hu)劑涂刷得(de)不(bu)夠(gou)及(ji)(ji)時,沒有(you)時間(jian)對成品進行保護(hu),并提(ti)高成品的物理性能(neng)。

2、感覺成品表面顏色不均勻,為什么?
感覺成品表面顏色不均勻,為什么?強固劑拋撒不均勻,露出底色;壓光過程中,如果用鐵抹子反復壓抹地面,會導致表面返灰;酸洗時,脫模粉清洗不均勻;上保護劑不及時或不均勻。
3、成品表面為什么出現泛白?應如何避免?
水質問題所導致;在上保護劑之前,沒有等到地面完全干燥。
解決辦法:發現有泛白的地方后,用清水或摻入微量鹽酸的清水清洗泛白的地方,等徹底干燥后觀察是否還有泛白的現象,如果還有,則重復上述操作,直沒有泛白現象才能上保護劑。
4、施工中,感覺保護劑不夠用,面層不夠光亮,為什么?
由于前面施工沒有達到施工工藝要求,造成成品的表面不夠光潔、密實,露沙且孔隙太多,保護劑大量滲入成品內部,因此造成保護劑不夠覆蓋成品表面。
5、施工過程中,保護劑少上一點可以嗎,會有什么后果?
不可以。如果保護劑不能充分覆蓋成品表面,成品的物理性能就無法得到提高,且在防紫外線、防污染、防水等各方面都達不到需求,會嚴重縮短成品壽命。
6、施工完畢后,每年上一次保護劑會對成品有好處嗎?
會有好處,無需每年都上,只要保證成品表面有保護劑在覆蓋即可,而且每上一次保護劑都像地面打蠟一樣會對成品起到翻新的作用。
7、施工完畢后,感覺表面不夠光滑,露沙、顯臟的原因是什么?
工過程中,沒有掌握好壓模的時機(過早);基底混凝土處理時抄平不夠,導致局部積水;脫模粉撒得不均勻;提起模具時,把水沾起來了,水又將沙子帶出來,留在了成品表面(拉漿)凝固后造成了上述現象。
8、工程完工一段時間后,成品表面出現局部脫落,起粉,起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
施工過程中,面層與基底結合不好,造成上述問題,具體如下:壓模前表面水分已干,為了壓模在表面灑水;撒強固劑前,泌水太多,在表面撒干灰進行吸水;強固劑在混凝土表面沒有經過浸濕、搓揉等,使表面與基底凝固時,物理分布不均勻。上述現象無法修補,只能刨掉重做。
9、表層“酥了”是什么原因?
施工當中或者混凝土養護階段,溫度低于0攝氏度時,如不采取保護措施,地面會出現凍融;壓模時機掌握不當,在表面還有泌水得時候就開始壓模,導致出現拉漿,終地面就會出現露沙或“酥”的現象。
10、混凝土一定要達到C30標準嗎,低一點行不行?
不行。因為C30以下的混凝土達不到我們要求的強度,會影響成品的使用壽命,并且C30以下混凝土中水泥含量不夠高,提漿不充分會嚴重影響面層的美觀效果。
11、一段時間后,成品表面出現小裂紋及龜裂,是什么原因,能修嗎?
振搗不充分,大石子浮在表面,或混凝土內氣泡沒有完全排出,都可能在成品表面拱開小裂紋;壓模時機已過,表面過干,壓模時也會出現小裂紋;水養護不及時也會造成表面龜裂;上保護劑之前,小裂紋可以用脫模粉或強固劑進行。
12、產品經一段時間后,出現大裂縫,是什么原因,能修嗎?
大裂(lie)縫(feng)出現的原(yuan)因(yin):基(ji)底混凝土沒達到C30標準;振搗不(bu)充(chong)分(fen);養護不(bu)夠或沒有及時切割伸縮縫(feng);大裂(lie)縫(feng)無法,只能刨掉(diao)重做(zuo)。

13、成品表面模具接縫明顯是如何發生的(“雙眼皮”)?
在擺模時,模具與模具之間銜接不夠緊密;不按規定的順序擺放模具;在夯捶模具時,模具出現滑動的情況。
14、成品表面出現“鼓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決?
混凝土在固化過程中沒有充分引氣,而強固劑又沒能與混凝土充分結合。
混凝土壓模地坪解決方法:嚴格遵(zun)照施(shi)工工藝,混凝(ning)土振搗(dao)要充(chong)分;在拋(pao)撒(sa)強固劑后,一(yi)定先用木抹揉(rou)搓(cuo),切忌直(zhi)接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