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的特性是采用單粒極粗骨料作為骨架,水泥凈漿或參加少量細骨料的砂漿薄層包裹在粗骨料顆粒的外表,作為骨料顆粒之間的膠結層,構成骨架――孔隙構造的多孔混凝土資料,由于集料級配特殊,構成了蜂窩狀構造,或稱為米花糖構造。透水混凝土是粗骨料顆粒間經過硬化的水泥漿薄層膠結而成的多孔堆聚構造,內部含有較多的孔隙,且多為直徑超越1 mm的大孔,因而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但同時強度比普通混凝土低。另外,由于原料的特性,透水混凝土制品的外表都相當粗糙。

透水混凝土路面:作為一種新的環保型、生態型的路途資料,具有以下的功用:
1、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透水性,下雨時能較快路途、廣場的積水景象;當會集降雨時能減輕城市排水設備的擔負,防止河流污染和水體污染。
2、防止路面積水,夜間不反光,添加路面性和通行舒適性。
3、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能使雨水敏捷進入地下,復原地下水,堅持土壤濕度,保護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態平衡,又能防止因過度挖掘地下水而導致地基下沉。
4、透水混凝土體系具有共同的孔隙結構,其在吸熱和儲熱功用方面接近于天然植被所掩蓋的地上,調理城市空間的溫度和濕度,減輕城市熱島效應。
5、透水混凝土體系的孔隙率較大,具有吸音效果,可削減環境噪聲。
6、很多的空地能吸附城市污染物(如粉塵),削減揚塵污染。并易保護性,只需用高壓水洗的辦法,即可處理孔隙阻塞疑問。
7、透水混凝土體系具有系列顏色裝備,能夠依據周圍環境需求進行規劃圖畫,具有較強的裝飾性。

透水混凝土(permeable concrete)在國外也被稱為多孔混凝土(porous-concrete)。美國混凝土協會2002將透水混凝土描繪為“一種由水泥分離而成的開放級配混凝土”,日本混凝土協會2004對透水混凝土的描繪為“具有連續孔隙率約20%的混凝土”。本質上它是由單一級配骨料、膠結資料、水及添加劑等拌和成混合料,再經特殊工藝制成的非**型的多孔的混凝土或制品。
